【開箱】紮實沉穩的回饋手感—MXRSKEY火星之鑰 SCC100 機械鍵盤套件

 前言

  近幾年來機械鍵盤逐漸成為玩家必備的選擇之一,再加上中國眾多品牌相互競爭,不斷以相對實惠的價格推陳出新,入門門檻已不似早期這麼高昂,更加多樣化的按鍵配置與周邊配件也讓消費者能夠自行搭配出符合喜好的成品,雖然大多數在臺灣沒有代理,只能透過淘寶等管道購入,但對於目前網購生態來說倒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自從用了大佬寄過來的圖閣 T90以後,對這種2U0配置的鍵盤相當有好感,但一直用著別人的鍵盤總覺得不太好意思,於是著手開始物色同類型的商品。既然是自行購買,自然會想要一點點升級感,畢竟鍵盤不太容易損壞,可以使用很長一段時間,於是比較了Galaxy 100等眾多鋁底鍵盤以後,最終入手了火星之鑰的SCC100。


本體開箱&組裝

  SCC100採用不含軸體與鍵帽的套件販售方式,配置為近年開始流行的2U0 101鍵,沒有旋鈕。為了方便起見,目前發貨都是直接組裝好的狀態,包裝也是一般帶有固定泡棉的紙箱,只要取出並安裝好軸體跟鍵帽以後就能夠直接使用;不過要注意的是原廠在組裝時可能略嫌倉促,有些孔位不是對得很準,建議拆封後檢查過一遍並且重新調整過會比較保險。

  畢竟久久買一次鍵盤,這次挑了比較不常見的絲絨紅配色,照片也許看不太出來,但除了主體紅色以外還夾雜了亮粉效果,看起來蠻有質感也比較不單調。外殼靜電噴塗的部分剛到手時摸起來會有一點粗糙,但過一段時間以後會變得相對平滑一點,整體來說做工還算不錯,沒有什麼會影響操作與觸感的重大瑕疵。


  官方型號區分成A款與B款,主要差別在背面的飾板圖案,A款帶有波浪線條,B款則是整體平滑,只在左下角做了一個山形內凹。有蠻多人說B款背面造型看起來很像另外一家的QK100,但SCC100的飾板無法拆卸更換,就只有外觀像而已。筆者是覺得相對於A款來說,B款看起來比較順眼,這點就見仁見智了。

  這類中國慣稱為鋁坨坨的鍵盤,整個底座外框都是金屬製造,拿起來相當有分量,組裝完成後重量超過兩公斤,放在桌上其實不太容易滑動,但為了讓打字時更加穩固,四個邊角還是加上了矽膠防滑墊。


  可能是因為金屬外殼加工不太容易,而且照價格來說也算是入門款,成本不高的關係,電源開關是以撥桿的方式內建在大寫按鍵旁邊;也因為如此,軸體安裝時與正常配置相比會偏左一點,鍵帽需選擇階梯式大寫鍵才能完美相容,挑選時建議以大全套的配置為主,否則可能會在這邊卡關。網路上有常規配置反裝就能解決相容性問題的說法,只是筆者沒有嘗試過,無法驗證是否為真。

  另外可能會造成困擾的是當鍵帽安裝上去後就無法隨意開關電源,只能依靠鍵盤自己的休眠機制來關閉RGB燈效與節省電力,對於關機後習慣關閉周邊裝置電源的使用者來說可能需要一段適應期;不過換個角度想,這或許也能減少機械損耗吧。


  定位板採用PC單鍵位開槽,相較於FR4材質來說會稍軟一點,效果如何就看個人喜好了;軸下墊的部分已經預先開了小孔,方便軸體對齊跟安裝,實際組裝時阻力不大,很輕鬆就能按壓下去,但要留意針腳可能因沒對到孔而彎折或內縮,處理還要花一番功夫。下燈位配置對側刻透光鍵帽相對友善,亮度也算適中。


  外殼唯一有的就是這個USB Type-C連接埠,其他常見的連線模式、win mac系統類型等切換鈕一概沒有,全都必須透過鍵盤快捷鍵來處理,初上手時可能會覺得有些麻煩。收到貨後記得要跟官方索取說明書與驅動,否則操作上會一頭霧水。

  順帶一提,鍵盤包裝內沒有附上USB傳輸線,需要自己準備一條來充電或連接電腦。


  上下蓋的固定方式為金屬卡榫,再加上整體結合得很緊實,拆卸時需要一點技巧跟力氣,這也代表平常使用時不須擔心因意外而分離或是內膽移位的狀況;內部除了四角都有矽膠墊做為緩衝以外,底部填充也利用矽膠釘固定,比較容易滑動的大概就屬定位板跟軸下墊,安裝軸體前需要詳細檢查過一遍會比較保險。


  在接觸TOGER T90之前,筆者較為喜歡的手感當屬茶軸之類相對靜音的段落軸,因此順便收了高特的青檸軸V3,敲擊手感會在之後的使用心得詳述。由於SCC100的PC定位板有點軟,安裝軸體時可能會出現沒有密合的狀況,因此建議拆開上蓋後一邊裝一邊檢查,並將軸體確實扣好,整體才會比較穩定。


  鍵帽部分目前先使用手上的Vortex脈衝鍵帽。原本以為這種配色看起來會有點突兀,但意外地好像還不太難看,不過之後還是會物色喜歡的鍵帽換掉,畢竟VSA的高度比較不常見,即使鍵帽本身的品質還算可以,筆者打起來還是覺得有點彆扭。


  因為鍵盤本體沒有收納空間,2.4GHz接收器是額外黏在定位板上一起寄到的,顏色部分跟鍵盤不一樣,標示也僅止於一個「T100」的型號,推測大概是公版解決方案。有人提到SCC100的無線模組屬於較舊的型號,在耗電與延遲上比較沒有優勢,但以筆者這陣子使用的體驗來說,應付一般日常用途完全沒有任何問題,若蠻喜歡這款鍵盤套件,或是預算有限的話也不需太計較這些規格。


驅動軟體

  SCC100沒有網頁VIA驅動,只能向官方索取驅動程式的安裝檔;另外因為群組內的大佬也有一把SCC100,順便也給了筆者韌體升級程式,有興趣的話不妨向官方詢問看看。

  第一個頁籤除了鍵盤型號等相關規格訊息以外,還有軟體語言、開機啟動等基本設定。筆者私心覺得將設定放在第一個順位上操作起來相對友善,處理完基礎設定以後再調整其他選項會比較順暢一點。


  下一個頁籤大概是最常用到的按鍵指派。由於101鍵的2U0配置會少幾顆功能鍵,大部分都將常用功能鍵設為預設,次要的則放在FN層。

  舉例來說,將屬性相近的Home、End設定在Page UP與Page Down的FN層上,之後只要搭配FN鍵即可使用該功能按鍵。因為每個按鍵都能重新設定,儲存後鍵盤會自動記憶,不須再開啟軟體,因此運用彈性極大。


  再來是RGB燈效設定。軟體收錄了大部分常見燈效模式,並且提供顏色、亮度、速度等細節設定,很容易就能擁有客製化的燈光效果,唯一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圖層疊加功能,沒辦法一次觸發多種效果。


  另外一個比較有趣,且目前中國品牌鍵盤驅動大多會內建的功能,就是音樂律動的燈光效果,調整好顏色、增益與平滑等細節以後,只要播放音樂就會出現指定模式的RGB效果,藉此來增添氛圍感。


  最後當然是不可或缺的巨集功能,可以錄製按鍵順序並且指定給特定按鍵,對於某些程式與遊戲來說相對方便。這部分的項目大同小異,就不再多贅述了。


使用心得

續航力

  SCC100內建8000mAh容量鋰電池,使用藍牙或2.4GHz連接電量小於40%時ESC鍵會有紅光閃爍的燈效,完全放電後需要充電一段時間後才能使用,因此請注意不要將電量完全用盡;USB傳輸線連接電腦後會自動辨識成有線連接,但電腦開機後有時不會自動偵測並啟動鍵盤,需要敲擊按鍵並等待一兩秒後才會正常運作。

  以筆者的使用習慣來說,充飽電運作5天左右電量就會介於30%~40%之間,需要連接傳輸線以補充電力,不過因為有線連接也可正常輸入,只要規劃好線路與交替成無線連接時的方式,相對來說比較不會有電量焦慮的問題。

敲擊手感

  機械鍵盤的軸體與鍵帽組合很容易影響整體手感。起初因為對段落軸的信仰而選擇高特青檸軸V3,但實際使用後發現其實還是比較喜歡有聲線性軸的手感。這款軸體是接近無聲的靜音段落軸,無論是聲音以及觸感的回饋都比較低,搭配VSA高度的Vortex脈衝鍵帽,會讓筆者想起十年前用的櫻桃G80-3800茶軸鍵盤,雖然有點清脆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沒打到喜歡的點,因此之後可能會找其他軸體來嘗試看看。

  撇除掉鍵帽與軸體,SCC100本身敲擊起來還算硬朗,回彈感也夠,不會有軟趴趴的感覺,無論是搭配哪種軸體相信都能發揮一定水準的潛力,這大概得歸功於全鋁金屬的底座剛性搭配PC定位板,再加上給好給滿的填充,帶來很不錯的體驗。


結語

  SCC100也算是蠻多人推薦入門的鍵盤套件,這次筆者也是參考了不少評論與其他人的心得才購入,對於缺乏實體操作按鈕與指示燈的部分也早已心裡有數,使用時的一些小問題也大致上不會嚴重到影響操作;不過光是在這價位內可以買到配色豐富且全鋁底座的規格,幾乎就已蓋過所有缺點,對於玩膩塑膠鍵盤的人來說或許是一塊很不錯的入門磚。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