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閒聊】自己的網路自己拉─全棟有線網路DIY施工記錄

  年前依循筆者自己的計劃,DIY進行家中全棟有線網路的施工,為的就是能夠方便連接各樓層電視盒,觀看高畫質的電視節目。雖然已經實現全棟無線網路的架構,可以藉由無線網路連接電視盒,但因為傳輸速率不佳,導致無法流暢觀賞高畫質節目,這個施工計劃勢在必行。

  其實筆者其實很早就在計劃這方面的佈置,從路徑規劃,線材、插座選擇,施作方式等全盤考量過,同時也爬了很多文,才著手實施,這部分就將經驗分享出來,也許做得並不美觀,算是勉強堪用,但受限於建築既有管線與規格,也不得不妥協了。

  先分享一下目前全棟有線網路的配置。原來只有筆者一人使用有線網路,所以數據機規劃在三樓,考量到管線大小與線材長度問題,最後選擇將IP分享器放置在二樓,從三樓牽一條主線下去後,再透過IP分享器拉到各樓層房間裡。

  圖中以紅線標示為主線,藍線為分接出去的數據線,為避免線路太過複雜,一個插座使用一條線代替,實際上插座有幾孔,就拉了相對應數量的數據線,數量事前一定要先算過,不然臨時要再多加線材會很麻煩。

   IP分享器的部分已經在先前【開箱】有線網路分享解決方案──TP-LinkTL-SG1016D 16埠Gigabyte交換器 分享過,就不再贅述,16埠的設置也是參照預定分接數來決定,可以多,但絕對不能少。

  線材部分選用大同的CAT. 5E 網路線,主要是受限於預算與線路管徑。依照估計長度筆者只購買了一箱(305M)就綽綽有餘,如果想要減少工序,也可以購買個三到四箱一起拉線施作,就不用再去量長度。

  壁面插座部分主要選用Panasonic(國際牌)的星光系列CAT. 5E資訊插座,主要是因為相對於AMP等外國品牌來說,國際牌的插座品質非常不錯且較容易取得,一般水電行都買得到,缺點是一個面板最多只能容納3個插座,為了對應一樓四個插座的需求,又另外購買了一組Runasia的四埠直式資訊面板。Runasia這組面板跟AMP的安裝方式差不多也比較便宜,重點是台灣製造,基於愛國心(其實是預算問題......)就買來試試看了。

  上為Runasia資訊接頭,下為國際牌資訊接頭,可以看到兩種資訊接頭側邊都有顏色識別,只要將相應顏色的線嵌入,將多餘的線剪掉並蓋上保護蓋就完成了,十分簡單。

  在一般狀態下若是想要建立全棟有線網路的機房,通常都會直接選擇電箱施工,畢竟電箱是所有線路的起點,可以視情況拉到任何牆面管路中。不過筆者這棟建築的電箱位於室外門口階梯旁,不是這麼好管理,原本想改用有線電視的管路,也因為位置不符合而作罷,最後選擇的是電話線路管道。主要筆者家裡市內電話使用的機率實在很低,也沒有每層樓使用分機的習慣,就算抽掉線路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筆者家中沒有拉線器,卡著一條電話線也沒什麼用,所以直接利用這條線纏繞數條網路線直接拉到定點,不過一定要纏繞確實,不然鬆脫的話就只能兩手一攤,或是想辦法塞了。

  將網路線拉到定位以後,把包覆的塑膠外皮剝除,可以看到兩兩成對的絞線,全部分開以後就會變成圖上的樣子。不管是壓水晶頭(網路接頭)或是安裝資訊接頭,都要好好確認這八條線的位置順序,不然網路是不會通的。

  使用國際牌資訊接頭做示範,把線嵌入相應顏色的線槽中,多餘的部分可以使用鉗子或專用的壓線鉗剪除。筆者雖然有壓網路接頭的工具,不過並沒有專用的壓線鉗,所以是直接使用老虎鉗。最後再套上保護蓋,安裝在面板上就大功告成了。

  全部資訊接頭裝好的樣子。國際牌的面板最多可以容納三顆資訊接頭或其他不同接頭,因為規格化的關係所以所有的接頭都可以像這樣排列嵌入,算是很有靈活度的設計,可以按照個人需求搭配使用。


  其實在施作上因為規格化跟防呆裝置的關係,並不會特別困難,比較麻煩的是前置的線路規劃以及計算材料部份一定要確實,不然缺東缺西跟臨時改變線路的話會讓整個配置變得十分麻煩。

  以順序來說,先要了解家中管線配置及個人對全棟網路速率的預期需求,再針對想要設置資訊接頭的位置確認數量、管徑、走線順序及路徑等相關事項,最後就是購買材料及現場施作。建議可以先畫個像筆者分享的全棟線路圖,這樣也比較好事先作規劃,要施作時也可以按圖施工,比較不會手忙腳亂。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