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SCYTHE鐮刀 FUMA2風魔弍疾風版CPU散熱器測試 V.S. 利民PA120

   會選擇桌上型電腦的使用者,有許多都是為了提供零組件更大的散熱空間與效率,藉此獲得更高的效能表現。除了大部分都維持原廠配置的顯示卡散熱結構,以及依照個人外觀喜好挑選的機殼以外,就以能自行購買其他型號強化散熱的CPU散熱器擁有最多調整餘裕,因此面對較高階的處理器,有不少DIY玩家都會額外添加風冷或水冷散熱器來壓制CPU散發的熱量。

  筆者先前有開箱過利民的PA120 Black,其壓制能力在雙塔雙風的空冷基本款散熱器中,算是擁有極佳性價比的商品,不過前陣子由資深品牌SCYTHE鐮刀推出的風魔弍疾風版CPU散熱器,在經過改良之後的效能也受到不少人注目,於是在好奇之下找了個機會購入,並與PA120一起進行簡單的測試與比較。


  與PA120相比,風魔弍疾風版的盒裝看起來小了不少,實際上是因為不同塔體造型與內部相當緊湊、完全不浪費的配置,才能成功將體積縮減;另外目前鐮刀原廠已經在盒內補上12代Intel CPU用的1700腳位安裝配件,不用再額外購買,這點算是十分貼心。


  內部的零件非常簡單,除了螺絲跟背板需要依照CPU品牌與腳位不同而更換以外,支架部分則是配合各種不同腳位開孔,因此只需要一組即可應對不同規格的主機板,幾乎沒有多餘料件,只能說不愧是非常資深的散熱器品牌,設計思維相當有趣且令人驚豔。

  此外用於固定風扇的鐵絲支架則有三組,用於連接風扇的分接線接頭也有黑白兩色之分,這部分在接下來介紹風扇時會進行說明。當然也不能忘記內附的散熱膏,以及號稱用起來非常順手,導致傳說常常會被組裝人員A走的螺絲起子,雖然零件數量看起來不像其他CPU散熱器這麼多,但連組裝工具都附上了,誠意相當足夠。


  風扇設計是風魔弍疾風版下了最多工夫的地方。圖片上可能看不太出來,兩顆風扇其實不太一樣,其中一顆加上減震墊,厚度只有17mm左右,另外一顆則是Kaze Flex 120標準款式;除此之外連轉向也不一樣,薄型風扇逆時針、標準風扇則為順時針,以此來集中風道並增加風壓,讓塔體的熱量能夠更快被帶走。

  也因為如此,其中一組鐵絲為標註「Slim」的薄型風扇專用支架,另外兩組則用在標準風扇上,若薄型風扇損壞也可安裝標準尺寸的商品作為替代;至於分接線接頭的部分,只有黑色能夠偵測轉速,所以須將薄型風扇接在白色,標準風扇則接在黑色上,順序要特別注意。


  塔體部份也與PA120不太相同,屬於非對稱的設計,整體較為方正,後方塔體較厚,前方塔體則是有開出用於鎖緊螺絲的缺口,因此看起來比較不規則;鰭片摸起來稍嫌割手,但實際上就算用力壓也只有疼痛感,不太容易出現傷口,在安裝時可以稍微放心一點;即使如此,如果機殼空間不夠的話還是要小心會因為手部摩擦移動而被割傷。

  相較於PA120,風魔弍疾風版的頂部還是有露出導熱管,美觀上扣了點分,但有經過黑化處理,中央也有鐮刀的LOGO,給人中規中矩的印象。


  散熱管有6根,屬於比較常見的雙塔體設計,與CPU接觸的地方也同樣採用一體式鍍鎳平面,而非露出導熱管的銅底,這些都跟PA120的規格相仿;為了保護接觸面,當然也運用塑膠膜貼附的方式避免受損,安裝時請記得撕下喔!


  對記憶體相當友善的設計,也是風魔弍疾風版繼承下來的特點。為了避開前方記憶體插槽,特地透過整個往後移的導熱管結構,搭配薄型風扇來空出位置,沒使用墊高的方式就能相容大部分主機板;另外後方較厚的塔體,也針對可能在另外一側的記憶體插槽切出空間,尤其目前高階主機板都擁有高度不低的後IO擋板散熱系統,以這結構來說絕大部分都能輕鬆避開。


  筆者的平台是AM4腳位,固定時只要用主機板附上的背板,搭配特定墊片跟螺絲即可,支架上的孔洞都是為了其他腳位設計,這些說明書上都會標註。順帶一提,目前官方網站的使用手冊還是舊版,並沒有提供1700腳位的安裝說明,而且在某些註記上也有遺漏或不太明顯的狀況,因此建議還是以散熱器內附的紙本說明書為主。


  實際安裝上去以後,大概能剛好與第一個記憶體插槽貼齊,還會留下一點點空間,就算四個槽都插滿記憶體也不用擔心會被干涉,而且風扇也沒有遮擋住槽位,想使用高度高一點或帶有RGB燈效的記憶體也都沒有問題,相較於其他商品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記憶體的選擇,沒有這類問題的風魔弍疾風版,大概是目前雙塔雙風空冷最方便的設計之一。


  因為機會難得,所以也嘗試看看前面裝上標準厚度風扇會出現什麼狀況。使用的範例是PA120 Black內建風扇TL-C12S,實際安裝以後會遮擋住第一個記憶體插槽,但跟第二槽之間還留有少許空間,如果實際上只使用第二與第四個記憶體插槽做雙通道,沒有打算填滿的話,或許這樣也是折衷的用法之一,在挑選備用品時也不需拘泥一定要薄型風扇了。


  接下來進到測試環節,以下簡單介紹一下平台與環境配置。

測試平台

  • CPU:AMD Ryzen 7 5800X
  • 主機板:msi X570S TOMAHAWK WIFI
  • 記憶體:Neo Forza 凌航 Mars DDR4-3600 16GBx2
  • 顯示卡:msi RTX 3070 GAMING Z TRIO 8G LHR
  • 系統碟:Micron P5 M.2 SSD 500GB
  • 電源供應器:MONTECH 創世紀 850W

測試環境

  • 溫度:約26.7℃
  • 濕度:約58%
  • CPU電壓:1.2V
  • CPU頻率:4.55GHz
  • 記憶體頻率:3600MHz

  由於經過測試,這個降壓超頻的數值不會頂到溫度牆,所以沒有設定溫度限制,其他直接照原廠BIOS設定。測試軟體使用AIDA64單烤FPU跑滿10分鐘以上,並且開啟HWMonitor記錄溫度等數值。


  因為在調整圖片時想要凸顯文字輪廓,導致拍攝螢幕時會出現的摩爾紋也一併更加明顯了,如果覺得有點眼花的話還請見諒。首先是鐮刀的風魔弍疾風版,在經過10分鐘燒機以後溫度大概落在82℃~83℃左右,記錄到最高的功率是129.03W,以溫度來看表現相當穩定,而且擁有一定程度的散熱水準。


  接下來是PA120的數值,溫度部分約85℃~87℃左右,最高功率為132.12W,但有趣的是此時CPU最高頻率來到4683MHz,跟預設鎖定的全核4.55GHz有點差距,所以溫度的波動也較大,應該不是PA120本身壓制力的問題。順帶一提,因為記憶體高度較高,這次測試時是採用將前方風扇調整到後方的配置,與正常的安裝方式相比可能還是有一點差別。


  以數值來看,風魔弍疾風版的散熱效率稍微好上那麼一點,不過與PA120相比其實差距非常小,甚至可以當作測試誤差來看,市面上的價格也相近,因此如果是想要壓制5800X以下的處理器,選擇這兩款應該都還堪用。值得一提的是,由於5800X本身屬於積熱與發熱量相當高的CPU,甚至與5900X的溫度表現相差不遠,如果想搭配這兩款風冷的話,建議還是降壓定頻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

  但撇除效能來說,風魔弍疾風版在塔體設計上的巧思讓相容性更佳,儘管因為整個塔體後移的關係,沒辦法透過調整風扇位置來空出前方位置,也沒有特別將塔體墊高,但依然不會阻擋到記憶體插槽,尤其又是臺灣製造的日本品牌,自然擁有極高吸引力。


另外雖然拖得久了一點,還是生出了一部影片,有興趣的話也可前往觀看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