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底蘊深厚的平價真無線耳機—ROSE TECHNICS弱水時砂 EARFREE i3

 前言

  由於絕大部分都是在電腦前使用耳機,比較沒有出門時聆聽音樂的需求,一直以來都對無線耳機沒有什麼想法,不過之前嘗試過鐵三角HL7BT的藍牙功能以後,筆者對其便利性與堪用的聲音表現產生興趣,再加上近期開始有實況組裝電腦的需求,想要盡可能接收電腦音效以免錯過訊息,但不希望有線耳機干擾到動作,於是著手物色相對平價的藍牙耳機。

  考量到整體使用的方便性,耳罩式的順位放在比較後面,但因為預計邊聊天邊組裝電腦的狀況,可能單次使用時間會長達四到五個小時,原本屬意的水月雨貓餅續航力有些疑慮,正在猶豫時忽然看到悅貿開了第三波弱水時砂真無線耳機的購買連結,瀏覽了一下相關評價以後心一橫就直接購入了。


=========================================================================

2024/01/08更新:

今天瞄到悅貿Facebook粉絲專頁的資訊,APP部分有新款可以使用,所以下載來看了一下,基本上可調整的項目都沒有改變,只是介面有稍微調整,變得比較好操作,語言也有繁體中文可選,但舊版還是可以下載使用的樣子。下面會在APP介紹部分補上新版圖片以供對照。


本體開箱

  由於還在預購階段就從官方相關連結購入,除了真無線耳機以外還附贈一個保護套以及立牌。保護套部分就只是一般的白色半透明清水套,並且採用夾鏈袋包裝,不過實際裝上以後感覺有些厚度,還算能防止一些碰撞造成的損傷,側邊也有方便吊掛的環狀結構,實用性不錯。

  目前這款保護套能在一些店家單買來搭配,若常將真無線耳機跟其他東西一起放在包包裡,或許還算一個保護性不錯的配件。


  真要說起來,筆者還是頭一次拿到官方出的壓克力耳機娘立牌,六角形底座上印有原廠名稱,整體設計看起來也算蠻有特色的,拿來當作入耳式的耳機架好像也不錯。順帶一提,因為是初體驗,在組裝完立牌後就興奮到忘我,忍不住拿其他耳機來合照擺弄,因而花了不少時間(掩面)。


  耳機本體紙盒包裝採用抽拉式的結構,內部有一個專門放置配件的配件盒,以及裝有耳機主體的耳機盒。LOGO名稱與底下的標註都透過燙印方式處理,因此只有照光的時候會比較明顯。


  耳機盒內用了另外一個相對美觀的容器裝著真無線耳機本體,表面有弱水時砂的LOGO與品牌名稱;同樣裝在盒內的說明書上大概寫了一些像是充電燈號辨識、注意事項等內容。而配件盒附上的物品也相當簡單,只有耳塞與一條很短的USB Type-C充電線。


  除了耳機本體上的耳塞以外,還附了另外三對不同尺寸的品項以供替換。耳塞觸感蠻軟的,配戴時也不會出現壓迫感;至於聲音走向部分則偏向中下盤,在維持一定程度的解析度之餘也適度營造出氛圍感,不過會讓中高頻稍微偏暗。平心而論,原廠耳塞在某種程度來說已經能夠滿足一般使用者,若喜歡偏暖的調音,不需更換就能有相對較佳的聆聽感受。


  不得不說,裝有真無線耳機本體的這個內盒雖然感覺有點過度,但儀式感滿滿,而且美觀許多;盒子內部周圍透過貼附泡棉的方式強化結構,實際蓋上後耳機不會在內部滑動,相當穩固。耳機充電盒的外圍包覆一層半透明塑膠片,應該是為了防止刮傷或是充電盒因為意外而開啟,保護措施做得十分足夠。


  這次筆者購買的顏色為愷士白,另外還有武士黑以及象牙白(粉白)共三種可選。耳機充電盒採用比較常見的橢圓造型,與其說是白色倒是比較接近香檳金,頂部也透過髮絲紋工藝增添一點變化,同時寫上耳機型號,整體質感還算不錯。

  正面除了品牌LOGO以外還內建用於辨識剩餘電量的LED燈,背面有一顆重置按鈕,USB Type-C充電連接埠則位於底部。


  打開充電盒以後,可以看到耳機本體已經安裝一副耳塞,並且透過磁吸固定,顏色則偏向奶茶色,如果是衝著官方顏色描述購買,而沒確認圖片的話可能會有些疑惑。順帶一提,象牙白也並非純白,而是基底白色並透過粉紅色點綴的搭配,只有武士黑為純黑,不要被官方標註的顏色誤導了。


  本體屬於帶柄式的造型,並且在內側寫有區分左右耳的標示。雖然蠻貼心的用不同顏色標註觸控區域,但實際操作不是位於耳機柄那一小塊,而是靠近耳廓的部分,實在令人有點哭笑不得,好在用起來還算靈敏,至少不用擔心會有接觸不良的狀況。

  至於導音管部分比照一般真無線耳機,結構相當短,但耳塞結構與尺寸大小都跟一般入耳式耳機用的沒有太大差異,也幾乎都能直接放進充電盒中,選擇耳塞時條件相對寬鬆。


  實際配戴起來還算穩固,但可能是較少使用類似的耳機,筆者每次戴上時都覺得有些怪怪的,需要時間去習慣。觸控區域位於上緣,用食指就很容易觸碰到,而且點擊成功會有一聲提示音,很容易辨識,比想像中還要好操作。


連線與軟體說明

  打開充電盒蓋以後,無線耳機本體會進入配對狀態,在裝置上顯示的名稱為「rose earfreei3」。耳機本身支援SBC、mSBC、AAC以及LDAC,而筆者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最高支援LDAC,連接上以後會在名稱後方顯示目前使用的編碼,下方則是預估的電量狀態,雖然不是相當準確,但能大概確認目前耳機的狀態,不容易錯過充電的時間。

  Windows 11目前官方驅動最高支援到aptX,但由於耳機本身不支援,僅能使用AAC編碼連接。實際透過電腦與手機進行ABTest以後,個人覺得LDAC在背景解析以及樂器、人聲等結像上的確更顯得清楚一些,傳輸頻寬較大還是佔有一些優勢;但AAC相對來說處理的也算不錯,至少音樂主要的旋律足夠清晰,背景較模糊的音效也盡量以不干擾幕前聲音為主,差距不算太大,即使不支援LDAC的裝置也能有相對良好的聆聽體驗。


新版APP

舊版APP

  當然除了基本的連線功能以外,弱水時砂也不會錯過這年頭流行的 APP支援。國際版的APP名稱為「Roselink Global」,只要透過Play商店或Apple Store搜尋就能找到。安裝並開啟後首先要搜尋耳機裝置。這邊要注意的是耳機本身要與手機連接才有辦法搜尋到,根據官方說明,連線後有約一分鐘的時間供APP尋找耳機,若遲遲搜尋不到的話,可以關閉並重新啟動藍牙試試看。


新版APP

舊版APP

  尋找到耳機後會於下方顯示,只要點擊「Connect」即可進入設定畫面,雖然重新開啟APP時會重複執行搜尋動作,但原則上下次不需要再經過這個步驟即可進入裝置頁面。頁面中除了會顯示目前兩邊耳機的實際電量以外,還有各種進階設定,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已經相當夠用,可惜的是沒有辦法自定義EQ。

  APP預設LDAC是開啟的狀態,若開啟「Dual Device」雙裝置同時連線的話,就無法啟用LDAC,大概是受限於天線頻寬的關係;至於下方的「Game」遊戲模式能大幅降低延遲,並且不會與LDAC衝突,可同時開啟。

  開啟遊戲模式時耳機會有「音樂模式關閉」的語音提醒,若不想透過APP操作的話,只要點擊左耳或右耳的觸控區域五下就能開啟或關閉。實測在一般模式下,即使具備藍牙5.3版本,玩遊戲時體感上還是有接近0.5秒左右的延遲時間,但開啟遊戲模式以後幾乎無感,除了對延遲相當敏感的音Game以外,應該足以應付其他類型的遊戲。


  即使無法自定義EQ,原廠還是提供三種類型供使用者選擇,但實際切換了幾次以後,感覺到最大的變化大概只有低音量感,依序為HiFi<POP<ROCK。其中HiFi聽起來相對平衡,對筆者來說稍微順耳一點,因此以下聽感都以HiFi為主。

  至於主動降噪模式也跟上目前趨勢,區分成「無」、「降噪」與「通透」三種類型。開啟降噪模式後單次續航力會從十小時縮減為七小時,但能有效過濾掉低頻音,耳壓也不會太強,效果還算是堪用;但通透模式可說是相當失敗,開啟後不但會有相當大的底噪,而且對話時還會收錄到聲音並重複播放,導致出現類似回音的狀況,建議目前直接忽略掉這個降噪選項。


新版APP

舊版APP

  除了EQ與降噪選項以外,APP也提供變更左耳與右耳觸控操作的內容,不過選項偏少,只有單次點擊、兩次點擊以及三次點擊三種類型,可更改的操作也只有暫停/播放、降噪切換與音量切換。

  順帶一提,筆者在取出耳機時常常會誤觸到右耳操作區域,而右耳單次點擊預設為降噪切換,導致有很多次都直接切換成通透模式,一開始還以為是耳機的記憶問題,結果沒想到是自己手太粗,如果有這類狀況的話可以留意一下是否為誤觸惹禍。

  另外APP還有協助更新耳機韌體的功能,出場預設版本為v129,而目前最新的韌體是v134。不過由更新列表上可看到更新後僅只有整體音量+3dB的效果,並沒有其他增加穩定度或是新增設定等項目,而且更新後會變成預設的英文語音提示,而非出廠時的中文小姐姐語音,要不要更新就留給各位自行判斷了。


搭配設備

  手機:realme GT Master Edition(LDAC編碼)
  電腦:MSI MAG X570S TOMAHAWK MAX WIFI(Intel AX210,AAC編碼)
  耳塞:原廠耳塞、KBEAR 07


三頻細節

  由於受到耳塞、藍牙編碼等影響,接下來的三頻細節以及綜合聽感可能會稍微混亂,會分別以耳塞、編碼等變因敘述,盡可能兼顧到每種聆聽狀況以供參考;如果有遺漏或未盡說明的部分,可以參考上面的圖文。另外也要不厭其煩提醒,聽感還是以個人喜好與習慣為主,實際還是建議前往店家試聽會比較好。

  以HiFi設定來說,EARFREE i3的基礎調性還是以三頻均衡為主,使用原廠耳塞時因為整體偏向強調中下盤的氛圍感,第一印象主要會被帶有適度下潛以及擴散的低頻吸引,相對於其他堆量感的真無線耳機來說,屬於較有質感的取向。

  不過中高音部分就相對不突出。由於調音偏流行的關係,中高頻若音壓不夠會退縮至接近背景,雖不至於被掩蓋,但需要細聽才會有細節;而音壓足夠時,中高頻往前的幅度會相當有感,顆粒與解析也會愈趨明顯,變得比較有存在感,但依然還是偏暗的調性,也沒有什麼延伸。

  當替換成KBEAR 07以後,整體聲音的改變還算顯著,除了高頻開始有延伸的傾向,也變得相對清亮,中頻則清晰許多,就像是把蒙住的面紗移開一樣,個人覺得是走向更為中性的聲音,比較沒有多餘的加油添醋;低頻部分有收束的狀況,擴散程度降低但更加紮實有力道,打擊點些微縮小,收放速度也快了一點,但包圍感就減少了,比較適合跟筆者一樣喜歡三頻相對均衡且帶有適度表現力的類型。


綜合聽感

  不論是原廠耳塞或是KBEAR 07,EARFREE i3大概都呈現出樂器優於人聲的表現。人聲算是置中偏遠,但調音還算巧妙,透過適度銳化的方式強調其存在感,整體聽得出邊緣有點線條感,卻不會給人太薄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KBEAR 07不太會削減細節,雖然稍微突顯齒音與呼吸聲,但人聲聽起來較有存在感。只是比起帶有適度厚度的男聲來說,偏中高頻的女聲會更為尖銳一點,造成男聲聽起來略優於女聲的狀況。

  而拜相對良好的定位感之賜,在各種狀況下樂器的結像都相對清晰,尤其帶有適度線條感與殘響的調音方式,對弦樂器、鋼琴等樂器表現有加成作用;至於紮實且收放速度偏快的鼓點也是賣點之一,若想要增加氛圍感、減少一點銳利度的話,使用原廠耳塞並切換EQ設定能夠達到不錯的效果,這就比較看個人喜好了。

  相較於其他編碼類型,LDAC無疑能提供更多的資訊量,體現在EARFREE i3上則是讓樂器、人聲的分離度表現更佳,每種聲音的結像也更為清晰,即使受限於音場,演繹大編制曲目還是過於勉強,但面對流行音樂與小編制來說,已經能達到相對整齊且還留有一點點空間,不太過壅擠的良好聽感;這種特性用來玩遊戲也有相當程度的助益,至少能大略分辨聲音的方位,雖無法與有線相比,但用於娛樂而非競技遊戲的話還算是足夠。


結語

  雖然是因為貪圖方便而購入,但EARFREE i3的表現著實超出筆者預期,就算受到一些成本與技術限制,在某些功能與規格上存在缺憾,但最重要的音質卻不馬虎,不管是透過哪種編碼聆聽音樂,聲音都還算討喜;而在使用LDAC連接時,個人感覺甚至能與同價位原廠配置的有線入耳式耳機爭一時之長短,無疑是將品牌固有價值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出色作品。


2024/01/08更新:

製作了一部快速開箱影片,若想簡單了解配件相關內容也可以前往觀看喔!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