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管是買來想嚐鮮當作玩具把玩,或是外出攜帶不想用過於昂貴的款式,千元以下的耳機還是有些市場潛力,因此市面上依然有不少平價且擁有一定水準音質的耳機供消費者選擇,尤其是不停推陳出新的chi-fi系統,總是會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先前巴哈有大佬開箱過威澤OC1以後,筆者就一直在關注這款耳機,只是手上已經有不少款式,對於一直收集這些平價耳機有些猶豫,總想著要存起來捏把大的好好感受一下,直到有朋友購買後想出掉換其他耳機,這才下定決心花了一點小錢收回來嘗試看看,滿足一下好奇心。
本體開箱
包裝的盒子相當小,大概不到一個手掌,盒面繪圖沒有時下流行的耳機娘,倒是帶有一點美式塗鴉的風格,也算是突顯出自家品牌的定位。雖然只聽過OC1,但筆者對威澤相關產品文宣的認知,大致上還是帶有些粗獷的風格,這應該也算是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了。除了原本安裝在耳機上的M尺寸以外,還有附贈S跟L的耳塞,內圈有塗上粉紅色作為標記,作工還過得去。以現在平價chi-fi配件大放送的情況來說,只有一套耳塞看起來有點小氣,但衡量一下價格的話就比較能接受了。
線材部份使用一般的塑膠外被,插針則是平價chi-fi常用的QDC接頭,一般的平頭或CM 2pin一樣可以相容;此外預設是帶有麥克風的4極3.5mm配置,沒有其他可選。線本身的聽診器效應真的蠻嚴重,想要有好一點的體驗可購買KZ、TRN等有QDC插針的升級線。
筆者有嘗試過改接上官婉兒的原廠線,聲音並沒有顯著的改變,想要有調音上的差距,升級線的價格可能都要耳機的兩三倍了,那還不如直接升級耳機,如果不是本身就有線材可以替換的話,是不太建議搭配過於高價的線材。
耳機腔體是塑膠搭配金屬導音管的配置,塑膠部份摸起來粉粉的,不會有平價塑膠的黏手感覺,沒有因為價格便宜就隨便處理。值得一提的是,本體重量真的非常輕,而且也沒有太多突起的地方,可適應不同耳型,搭配耳掛後幾乎不會有異物感,就算長時間配戴也完全沒有負擔。
搭配設備
桌擴(DAC):SMSL C200
手機:realme GT Master Edition(內建3.5mm)
耳塞:原廠耳塞、丸七長樂套
線材:原廠線、上官婉兒原廠線
推力需求
既然是單動圈的入門配置,推力需求當然也不算太高,一般手機或電腦直推就能達到相當不錯的聽感,幾乎已經能發揮到九成以上實力,跟超級好推的上官婉兒比起來,差距大概在2dB左右;上了桌面系統以後雖然沒有顯著越級的感受,但由於動圈大力出奇蹟的特性,整體動態、音場等還是會有小幅度的進步,只是不細聽可能比較無感。
三頻細節
體感上屬於三頻均衡偏中下盤的音色,高頻雖然不是重點強調的地方,但表現還算不錯,延伸性佳且略帶一點線條感,卻不會顯得太過單薄,聽起來也不刺耳,各方面都控制得很好;中頻略為凹陷,但由於被適中的厚度填補起來,反倒會覺得相對內斂柔順,並且帶有一定程度的餘韻。
中低頻與低頻則是OC1最突出的音域,打擊點較大且帶有適中的下潛深度,收放速度偏慢但擴散後消散得很自然,在營造氛圍感的同時,也不會因為低頻淤積而感到不適,平衡抓的十分精準。
值得一提的是,原廠耳塞屬於中低頻強化的類型,會增加一點氛圍感並拉暗高頻,替換成丸七長樂套以後低頻會稍稍收斂,走向三頻較為均衡的配置,單就這副耳機來說,在有限預算下換耳塞帶來的影響或許會比換線來得高一點。
綜合聽感
OC1的動圈特性相當明顯,解析力在同價位中大概只能排在中間偏上,但三頻過度滑順,分離度的表現也還算不錯,還算能清楚辨別各種聲音細節。人聲部份略為置中偏近,不貼耳又有一定厚度,再加上口型稍大且鮮少出現齒音,雖然少了一點華麗感與甜味,但因為底蘊充足, 無論男女聲都很飽滿圓融,偏高頻的女聲詮釋也十分完整,屬於相當實在的聽感。
以這個價位的入耳式耳機來說,要求音場實在有點過於苛求,但OC1至少給出了一個中規中矩的表現,範圍不大卻十分整齊,大致上呈橢圓形分佈,橫向比縱深還要稍微寬廣一點, 兩側進場的樂器用於襯托人聲,雖然偶有因為低頻量感稍多導致中頻被掩蓋的狀況,但大致都能維持一個相對良好的平衡。
至於樂器定位可能是因為聲底較厚的關係,聽得出方向但沒到十分精準,尤其是偏低頻因為包圍感較強,有時很難判定落點;順帶一提,OC1因為偏暖的調音方式,對於爛錄音有一定包容力,但低頻部份凝聚的程度會視曲目不同而有些許差異,這部份就看個人喜好與歌單內容了。
總結
在低價產品被chi-fi用機海策略淹沒的狀況下,OC1也許各方面的表現都不算是頂尖,但因為忠於基本的調音概念,聽起來相當舒服,搭配若有似無的舒適配戴感,不禁令人想起最初聆聽音樂的那種喜悅,除了相對雜食以外,也蠻適合鄉村民謠、美式搖滾等類型的音樂,有興趣的話不妨前往店家詢問或試聽看看喔!
另外也製作了一部快速開箱影片,若想簡單了解配件相關內容也可以前往觀看!
0 留言